走进大理网

推动云南特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09-14 云岭之窗2860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每个地区不同的人文景观和文化积淀,构成了各个地域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将特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就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选择具备产业发展潜力的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每个地区不同的人文景观和文化积淀,构成了各个地域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将特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就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选择具备产业发展潜力的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

  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实现了对特色文化资源的高效利用。如支持以“金木土石布”为核心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及相关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建水紫陶、鹤庆银器、个旧锡器、剑川木雕、开远根雕等品牌从大山走向世界,助推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制约特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和问题,亟须在品牌打造、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规划、要素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系统思维进行顶层设计。要统筹运用好我省各种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平台予以充分展示,推动云南特色文化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

  加速品牌价值塑造。建设特色文化资源电子数据库,以重大主题性文化项目为引领,将小而精的特色文化资源分类纳入主题性文化项目,打造民族特色体育赛事、民族特色竹藤文化、秘境古村落等大型系列品牌,形成品牌矩阵,有效提升特色文化产业价值。

  做深品牌特色和数字化。比如,可精准提炼贝叶文化、铜鼓文化、花腰傣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符号、内容,依托数字技术探索具有代入感和交互式的特色文化品牌新形态,通过开发数字光影文化展等沉浸式业态,快速打响云南特色文化品牌。

  多元合作打造特色品牌。构建品牌打造协同化合作机制,建设整合型品牌传播系统。联动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发展,实现品牌共创共建,在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实施差异化媒介精准传播的同时,通过政府统筹,形成官方媒体宣传、学术机构研究讨论、企业营销推介、出版机构发行与传播的合作共力,多元化、多维度提升特色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大力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链,释放生产力

  聚焦全产业链条发展,推动形成特色文化产品研发、生产、制作、营销等各环节的良性互动,实现特色文化资源的协调联动和贯通融合,有效促进特色文化产业各业务流程系统化协同运作。

  通过“互联网+”产业布局,整合各地区特色文化资源。比如,可将全省纺织类的非遗特色资源整合划分为初级原料类、服用面辅料类、印染类、刺绣类和民族服饰类等五大资源链,全面提高特色文化资源利用水平,持续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开发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打造特色文化传播新格局。在支持新闻媒体开设特色文化产业专栏、专题,塑造“云南特色文化公开课”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运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多层次、立体式开展宣传活动,不断提升我省特色文化产业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创新特色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模式。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运用“特色文化+研学”、“特色文化+演艺”、“特色文化+节庆”、“特色文化+小镇”等方式,推动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业态、新主体、新模式。

  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群,载体在园区、关键在经营主体。要加强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各种手段,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经营主体,调整产业结构,着力破除产业链梗阻,打造高水平产业发展共同体,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我省特色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统筹规划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按照优化布局、分类集聚、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突出特色的原则,把滇中地区建设成为全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集散中心和“龙头”区域,协同滇东南、滇西、滇西南、滇西北、滇东北各区域建设特色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区。将各地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边境文化、自然生态等资源进行分类和优化组合,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因地制宜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协同创新力的民族文化旅游、民间工艺美术、文化演出演艺、民族节庆会展等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积极引入外部优质资源。发挥云南区位优势,紧盯省外发达地区乃至国外优质创新资源,大力引进有重大市场影响力的文化类经营主体和创新团队,重点打造以滇中地区为中心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地、优质文化企业集聚地、特色文化品牌传播地。

  创新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形式。加大特色文化资源的规划、组织和整合力度,以产业园区、创意园区、特色街区等形式,培育壮大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区域特征、以“金木土石布”为核心的特色文化产业创新集群。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作者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91zjdl.com/news/show.php?itemid=41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