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理网

【文以载“滇”】“花都”呈贡:传统文化如何出圈?

   2024-08-26 央广网175
导读

高庆的剪纸花样多为服饰纹样,精致的小花是鞋花,饱满艳丽的是围腰花,全都收藏在一个古朴的夹子中。他笑着说:“这是从前的文件夹。”


高庆的剪纸花样多为服饰纹样,精致的小花是鞋花,饱满艳丽的是围腰花,全都收藏在一个古朴的夹子中。他笑着说:“这是从前的文件夹。”

不久前,高庆的家人们还对他为何迷上这个“老手艺”感到不解——五代人都没靠剪纸发家致富,高庆怎么可能有“什么名堂”。没想到的是,在呈贡,这个小小的剪纸能量却不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高庆在呈贡区文化馆成立了剪纸艺术工作室,甚至将这门传统文化“剪”出了国门。

如今,高庆和伙伴们尝试将剪纸与新时代服饰嫁接,打破文化艺术“曲高和寡”的状况。他还定期举办民间剪纸培训,积极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高庆的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一直对外开放,每天都有喜欢剪纸的小朋友和老年人来学习。

高庆计划制作一些剪纸文创产品,将剪纸图案应用到陶瓷盘、书签、抱枕、T恤等生活用品上。他说:“会有更多和我一样的年轻人迷上它们。”

走下屋檐的瓦猫成为新奇伴手礼

与“剪纸世家”出身的高庆相同,“烧窑世家”出身的95后罗浩扬也爱上了“老手艺”——呈贡瓦猫。多年来,罗浩扬致力于让瓦猫重新融入现代都市生活,延续“守护”的意义。

瓦猫虽冠以“猫”名,却寓虎于猫,取“猫容虎劲”之意,被认为能看家护院、驱邪纳福,曾广泛流传于昆明地区。它们通常被放置在屋顶正脊、飞檐或门头的瓦片上,因此得名。

儿时的罗浩扬常围在家人身边,目不转睛地观察大人们制作瓦猫,拉坯、捏土、塑形、上釉,直到烧制完成。

15岁时,罗浩扬便学会了拉坯工艺。大学毕业后,罗浩扬如愿成为了一名全职瓦猫手艺人。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瓦猫早已无房檐可“攀登”。它们需要新的栖身之所,否则难逃消失的命运。

为了保护瓦猫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呈贡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传承基地、组织培训班、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以培养新一代瓦猫匠人并推广瓦猫文化。

2022年,25岁的罗浩扬被评为“昆明市呈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和其他年轻匠人将瓦猫缩小身体,赋予更加丰富的色彩,让瓦猫成为了新奇的家居摆件。

罗浩扬告诉记者,当他把第一批烧好的瓦猫送给外地同学作为伴手礼时,这个小家伙受到了极大的欢迎,被“抢”一空。他说:“那时候,我就发现,我做这个还是有意义的。”

如今,在呈贡区,一些设计师和艺术家将瓦猫与现代元素结合,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瓦猫走出了云南,成为全国各地游客和学者收藏的工艺品,以全新的身姿继续传承着独属于云南人的期盼与浪漫。

农民画从乡村“画”到咖啡馆

剪纸、刺绣、瓦猫、菱角、圣贤画、滇戏、花灯……浪漫的呈贡本土艺术也让另一些“本土艺术家”获得了最初的艺术启蒙。

春风拂过,梨树挂满白花,农民树下犁地……今年春天,很多人从国际连锁咖啡企业的杯子上看到了这幅农民画作。创作者卓丽萍生活在千亩梨园环抱的呈贡小营村,《春日牛耕图》灵感来源于20多年前的春耕回忆,画作构建了一家四口在梨园耕作的春日画面,也是卓丽萍在田间乡野记录下的美好。

卓丽萍是呈贡区农民画艺术家。她的画作色彩鲜艳、构图独特,每一笔都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据悉,呈贡是全国首批“农民画艺术之乡”。生于斯,长于斯,没有受过专业美术训练的民间绘画创作者们根据直观感受,描摹身边的花草树木、牛羊鸡狗、飞鸟鱼虫,勾勒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7年,呈贡民间绘画被列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不断创作与探索中,呈贡民间绘画继承了当地民间美术传统,吸收现代艺术的夸张手法,创造出独特的绘画语言——装饰性、平面性,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充满泥土芳香。

这些亮眼的农民画不仅让卓丽萍等艺术家在互联网上有了知名度,也成为了新时代的呈贡文创产品灵感来源。

在2024创意呈贡·文创设计大赛中,卓丽萍以首位参赛者的身份设计了《又是一个丰收年》丝巾文创产品,将呈贡秋天丰收的田野美景融入设计,展现了家乡的生态美、人文美。

目前,该大赛已经截止,线上线下投稿近600组,作品1400余件。涌现了一批代表性强、创意独特的文创作品。

盘活传统文化:政策推动良性发展

有文明、有历史的城市才是有灵魂的城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近年来,呈贡区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文创产业的政策文件,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

呈贡每年设立100万元的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对于首次成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一次性给予5万元资金补助;对于在库规模以上、营业收入达1亿元且年均增长10%的文化企业,一次性补助10万元。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5万元和10万元的资金补助,并落实各项税收扶持政策。

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完善,推动了文化企业的良性、有序发展。剪纸、瓦猫、农民画等呈贡的传统文化项目,在政策的支持下,获得了技术和形式上的创新。呈贡瓦猫增加了胸针、抱枕、杯子、贴纸等多种产品形式,菱角、剪纸、刺绣等非遗,共制作出了30余款各类文创产品,成为男女老少青睐的装饰艺术品。

近年来,呈贡在推动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的过程中,如高庆、罗浩扬这样的年轻人逐渐担纲“唱主角”,他们以自然流淌的热爱向传统文化致敬,并自信地向世界展示对故乡的热爱。在文创大赛中,来自呈贡大学城的学生们在“青春潮玩”领域发力,诠释着呈贡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旅资源。

呈贡区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当“网生代”积极拥抱传统文化,“文化”破圈便焕发出新的活力,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人,将成为一股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在传承中激发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如今,呈贡积极融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以花为媒、以文为魂,花都呈贡的浪漫花事、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及蕴含原生态之美的自然风光,都通过盘活文化的形式得以一一呈现。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